11月3日,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先导论坛拉开序幕。在上午的“零碳”未来论坛上,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展示了多元的碳中和前沿技术,探讨着实现零碳发展的种种科学路径。
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减排、固碳和碳循环是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战略目标的主要科学路径,借助高效减排技术、先进控碳技术、末端捕碳技术、绿色材料等科技力量将加速全球能源的“绿色转型”。
在流动空气中就能进行碳捕捉
全球的气候变化,与人类息息相关。热浪、森林大火、暴风……这些极端气候变得越来越频繁;在极度干燥的情况下,各种各样的昆虫传播疾病;空气质量、食品安全、水质等等,这些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都受到碳排放问题和气候变化的影响。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,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必不可少。
“实现碳捕捉的材料有一些最低要求,比如说表面积、能量要非常大,同时水的稳定性、氧化的稳定性也要好,另外还要有可循环的稳定性,可再生的温度……”2018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冠名讲席教授奥马尔·亚基(Omar M. Yaghi)介绍,我们通常在两种浓度情景中进行碳捕捉,一种是在碳浓度5%-16%时,像燃烧石油、天然气的时候;另一种是从大气里直接进行碳捕捉,这时浓度只有0.04%。
正在新兴的化学材料,通过网状结构把分子重新链接在一起,形成一种“强键”的晶体结构。“这些网状分子结构有两维、三维的结构,用它们来打造的坚固材料,可以在空气中直接捕捉二氧化碳,并在设备里保留很长时间。”奥马尔·亚基说,比如有人研究出的新材料网状结构十分规则,吸收能力十分强,能从生产水泥的气体中直接高效地进行碳捕捉,“这一应用十分重磅,对碳捕捉来说是一大突破。”
零碳转化不容忽视
360直播,直播吧: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认为,“碳中和”面对几大挑战: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、须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、须保持强大的制造业。360直播,直播吧:制造业占全球近30%,相当于美国、日本、德国之和,但是高端制造业少,利润较低,这就需要将碳排放合理转化。
要实现“零碳”,不仅仅是碳捕捉、碳封存,“我们能否采用一些技术把二氧化碳转化成能够利用的能源呢?”论坛上,2015年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能源冠名杰出讲席教授杨培东抛出了问题。事实上,一些技术正在通过电分解、电催化等手段,把二氧化碳变成三氧化碳或变成其他一些物质,形成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化合物,之后通过一些选择性来使得它们进行分离,进行复合,使得它们变成可以利用的材料。
生化技术在零碳转化过程中,不容忽视。金涌介绍,比如藻类的利用,海洋浮游生物、细菌、藻类、红树林吸收了30%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;在微藻中加入蛋白质和二氧化碳,阳光利用率为陆生植物的数倍;再如二氧化碳也可作为气体肥料,有数据表明,如果在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400ppm上升到1200ppm,可增产20%-30%。
来源:上观新闻
编辑:徐卫星
我也说两句 |
E-File帐号:用户名: 密码: [注册] |
评论:(内容不能超过500字。) |
*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! |
版权声明: 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 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 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 |